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

j9九游·「中国」游戏第一品牌

新闻中心 汇聚更多发展力量,实现更大范围共赢发展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>轻享出行

轻享出行

发布时间: 2025-04-13 16:09:35   作者: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   阅读量:

  极狐品牌去年销量猛涨170%,至8.1万台,直接推动北汽蓝谷规模增长23.5%至11.4万辆。

  4.然而,北汽蓝谷面临财务压力,2024年预估净亏损为65亿元-69.5亿元,同比扩大20%。

  5.为提㊣升品牌,北汽蓝谷计划投资55.32亿元用于享界车型项目研发,同时基于北汽蓝谷BE22平台开发极狐品牌MPV产品。

  2月14日晚,北汽蓝谷(北汽新能源)宣布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“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”。

  一纸改名公告,标志着北汽这㊣家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的重心,向高端子品牌极狐转移。这既是与过去㊣的切割,也是面向未来的投名状。

  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公司,北汽蓝谷曾被称为国内新能源第一股,“蓝谷”源于集团2018年打造的北京蓝谷新能源产业基地。

  踏着初代新能源浪潮□□□□、问鼎过国内新能源销冠的它,随后却在B端红利褪去□□□、“互联网+”风潮袭来后在与乐视□□□、百度牵手中虚耗了多年,销量也从15万台的高峰降至2-3万台区间。

  但如今随着市场向高端化□□□、智能化跃迁,北汽蓝谷亟需撕掉早年在B端冲量留下的低端烙印,在摸爬5年后终于等来了窗口。

  去年,极狐放下身段调整产品和价格策略轻享出行,先后推出定位家用纯电SUV的阿尔法T5,以及为年轻群体打造的高性能轿跑阿尔法S5,下沉至10万元价格带。如此排兵布阵下,极狐销✅量提升立竿见影,年销量猛涨170%至8.1万台,直接推动北汽蓝谷规模增长23.5%至11.4万辆。

  极狐打赢了一场翻身仗,成了北汽新能源的绝对主力军。另一边,华为鸿蒙智行与北汽合作的首款旗舰纯电轿车享界S9登台,在前者智能化技术和品牌声量加持下,北汽蓝谷也找到了冲高的方向。

  可以说,北汽的✅新能源业务终于熬出了头,而这正是它的“阳谋”。在极㊣狐放量□□、享界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的同时,北汽便能借势发力自己✅的品✅牌。

  公告发布前,北汽蓝谷已悄然完成管理层换血,原北汽股份总裁陈巍接任董事长,极狐事业部开始直接主导研发□□□、采购体系,显示内部权力结构向高端品牌倾斜。

  去年3月底,履新北汽集团董事长的张建勇明确表示,在北汽,合资看奔驰,自主看极狐,极狐是北汽发展自主事业的“一号工程”。根据规划,北汽集团将向自主板块投入千亿,重点赋能极狐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,并为极狐定下2027年销量破60万台的KPI。

  但在行业加快出清的大势下,重新突破十万年销门槛的北汽蓝谷还远未拿到决赛门票。面对瞬✅息万变的市场,北汽新能源必须加速狂奔,后续部队的增援便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根据㊣最新的规划,极狐在产品线上砍掉了两款纯电车型,同时加码增程车型,同时还将基于北汽蓝谷BE22平台开发极狐品牌MPV产品,目前项目处于工程开发阶段。此外,公司将投资55.32亿元用于享界车型项目研发,涵盖3款享界车型,3款车型分三个阶段推进。

  可这背后都需要资金的支撑。业绩预告显示,北汽蓝谷2024年预估净亏损为65亿元-69.5亿元,同比扩大20%。而这一亏损状态已经连续了5年,累计亏损高达300亿元,负债率更越过了90%。

  面对财务压力,北汽蓝谷虽然在2024年末获得一笔101.5亿元的增资,但靠外部融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通过绑定“极狐”这一高端IP,北汽蓝谷希望向市场传递“技术升级□□、估值重塑”的信号,特别是在极狐销量明显增长后,更需要一个C端认可的品牌,让资金流向北汽的口袋。

  回望中国新能源车市,东风小康(赛力斯)就曾通过品牌重塑完成跃迁。四年前,市值仅百亿的它在绑定华为后,从默默无闻的小主机厂一跃为车市✅明星。在接连祭出问界系列高端车型掀翻了SUV市场后,市值一路狂飙且在去年完成扭亏。

  然而资本市场对其更名的态度趋于谨慎。公告发✅布次日,北汽蓝谷股价微涨2.3%后迅速回落,相比2023年华为合作消息公布时的涨停行情,投资者显然对长期价值存疑。

  中信证㊣券研报指出,北汽仍需平衡三组关系:极狐与华为的合作深度□□□□、高端产品与下沉市场的互补性□□□□、研发投入与盈利目标的矛盾。

  极狐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21年,但双方联合开发的HI版车型始终未能放量。与此同时,华为智选㊣车模式下的享界S9预售首周订单突破2.5万辆,成为现㊣象级产品。对比之下,极狐的自主品牌号召力明显不足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短期内,绑定“极狐”IP或能提振资本市场信心;但长✅期来看,若无法解决技术自主性□□□□、品牌独立性与盈利模式问题,这场更名可能沦为黄粱一梦。

  当行业从“电动化”上半场转向“智能化”下半场,北汽蓝谷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,不是“改名”的决心,而是“革新”的能力——抛开“华为光环”它究竟是谁?答案或许将决定这家老牌车企能否在2025年的残酷洗牌中幸存。


上一篇:电动乘用车
下一篇:北汽新能源